關中八景來歷及歷史典故
關中八景大都地處長安(西安)及其周圍,故也叫“長安八景”。西安碑林現有一幅石碑,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由河東鹽使朱集義詠詩作畫,描述了關中八景。這八景是:華岳仙掌、驪山晚照、灞柳風雪、曲江流飲、雁塔晨鐘、咸陽古渡、草堂煙霧、太白積雪。現在在關中地區流傳著一首八景佚名詩:“華岳仙掌首一景,驪山晚照不明顯,灞柳風絮撲滿面,草堂煙霧緊相連。雁塔晨鐘響城南,曲江流飲團團轉,太白積雪六月天,咸陽古渡幾千年”。
一、關中八景的來歷簡介
1、華山仙掌:進了潼關,便進入了關中的東大門。“華山仙掌”首先向您鼓掌致意,這是關中八景第一景。
2、雁塔晨鐘:這里的雁塔,指的是西安市城南薦福寺內的小雁塔。塔旁保存著一口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鑄的2萬多斤重的大鐵鐘。過去,每天清晨都要按節律敲擊大鐵鐘,向人們報曉。清脆而宏亮的鐘聲,遠震古城內外。
3、驪山晚照:驪山位于臨潼縣境內,屬于秦嶺支脈,海拔1256米。昔日松柏滿山,一片蒼郁,實像一匹純青的驪馬,美如錦繡。每當夕陽西下,驪山在斜陽的映照中涂上一抹紅霞,非常美麗動人,人稱“驪山晚照”。
4、太白積雪:太白山位于眉縣城南20公里。南界洋縣,東接拂坪,西南與留壩、鳳縣相連,海拔4000余米,為秦嶺的最高峰。太白山山高水冷,因而高處背陽的地方,在三伏天仍可看到白雪,“太白積雪” 指的就是這里的風光。
5、曲江流飲: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約5公里,它曾經是我國漢、唐時期一處極為富麗優美的園林。
6、灞柳風絮:灞河是發源于秦嶺藍谷的一條河,橫貫西安東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漢時,人們就在灞河兩岸筑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好象冬日雪花飛揚。因此,“灞柳風絮”便成為“關中八景”之一。
7、草堂煙霧:草堂寺,位于戶縣境內的主峰山北麓,相傳始建于晉代。傳說當年每到秋冬早晨,井內冒出一股煙霧,直往帝都長安飄去,因而被稱“煙霧井”,形成“草堂煙霧”。
8、咸陽古渡:橫貫關中的渭河,從古秦都咸陽旁邊流過。“咸陽古渡”指的就是咸陽的渭河渡口。
二、關中八景歷史典故及詳細介紹
(一)華岳仙掌
西岳華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于西安東120公里的華陰 市南。北瀕黃河、南依秦嶺,奇峰突兀、巍峨壯麗,以“險、奇、 峻、絕、幽”而名冠天下。旅游區內著名的景觀點有玉泉院、青 柯坪、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長空棧道和東、西、南、北 峰。東峰觀日出已成為旅游者所喜愛的觀光游覽活動。1994年,新 建黃南峪道竣工通車,華山索道將于1995年底投入營運。華山西岳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規模宏大,文物人多,目前正在修 復并對外開放,供中外游客參觀游覽。
(二)驪山晚照
驪山位于陜西臨潼縣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嶺東端的一個支脈,海拔800米,東西長約5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系秦嶺山脈一個支峰,最高峰仁宗廟海拔1256米。“驪”在古漢語里是黑色駿馬的意思。古時山上松柏滿坡,林濤滾滾,從遠處看去,郁郁蔥蔥,活象一匹奔騰青駿的驪馬立于渭河平原,美如錦繡,所以人們叫它驪山。山上有兩峰,稱東繡嶺和西繡嶺,均滿披青松翠柏,郁郁蒼蒼。每當夕陽西下,云霞滿天,蒼山繡嶺涂上萬道紅霞,景色嫵媚動人,酷似一匹“火焰駒”,因此,這一美景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驪山晚照”。
山腰有兵諫亭,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時蔣介石被捕處。過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西繡嶺第一峰上的烽火臺。歷史上“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發生在這里。相傳,周幽王為博取愛妃褒姒一笑,曾在這里舉烽火戲弄諸侯。驪山秀麗的風景和誘人的溫泉吸引了后代的王宮貴族。周、秦、漢代都在這里建立了離宮,到了唐代,皇室大興土木,先建湯泉宮,后建溫泉宮。公元 747年,唐明皇令匠人擴建離宮,從此改名華清宮,華清池是楊貴妃休浴處,今已建成游覽區和療養所。
(三)雁塔晨鐘
這里的雁塔指的是西安市城南薦福寺內的小雁塔。塔旁保存著一口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鑄的2萬多斤重的大鐵鐘。過去,每天清晨都要按節律敲擊大鐵鐘,向人們報曉。清脆而宏亮的鐘聲,遠震古城內外。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薦福寺的佛塔。薦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李治死后百日,宗室皇族為他“獻福”而建造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龍年間,15級,是密檐式磚構建筑,塔形秀麗,是我國唐代精美的建筑藝術遺產。小雁塔內有一口今代鑄成的大鐵鐘,鐘聲清脆悅耳,10公里之外都聽得清楚,人稱“神鐘”。鐘高4.5米,重10噸,上面刻有“皇帝萬歲,臣佐千秋,國太民安,法輪長轉”16字吉祥語。據說如果友人思念遠方的親人,只要把親人的名字和去處寫在一張黃箋上,鐘聲就會把思念之情傳到千里之外的親人耳中.因此“雁塔晨鐘"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
(四)曲江流飲
曲江流飲,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約5公里。它曾經是我國漢唐時期一處極為富麗優美的園林。常年的曲江池兩岸樓臺起伏、宮殿林立綠樹環繞水色明媚每當新科進士及第、總要在洫江賜宴新科進士在這里乘興作樂放杯至盤上放盤于曲流上盤隨水轉,輕漂漫泛轉至誰前。誰就執杯暢飲遂成一時盛事“區江流飲”由此得名。
(五)草堂煙霧
位于秦嶺主峰山北麓的戶縣秦鎮草堂營村。創建于后秦,后秦王姚興迎西域高僧鳩摩羅什于此,率三千弟子一起翻譯佛經。今寺內有建于唐代的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舍利塔一座,塔北竹林內有一井,井中常有煙霧升騰而出,與周圍山崗水氣及草堂寺上空繚繞的香煙混為一體,形成草堂煙霧的美景,為著名的長安八景之一。
草堂寺,相傳始建于晉代。日本的日蓮宗視草堂寺為祖庭,1982年為草堂寺奉送高級木質鳩摩羅什雕像,以永久紀念。每年該宗都組團來此參拜,與中國佛教界進行交流。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舍利塔一座高2.33米八面12層,全部使用西域玉石相拼而成。玉色燦爛瑩潤,每曾玉色不同,故此塔又稱“八寶玉石塔”塔前有二柏一井,人稱“二柏一眼井,爬柏龍雀樹”。傳說當年井中央有石一塊,每見一蛇臥石上,輒有白霧沖天而上繚繞于帝都長安,因而被稱“煙霧井”,形成 “草堂煙霧”。
(六)霸柳風雪
霸橋位于西安城東12公里處,是一座頗有影響的古橋。
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將滋水改為灞水,并修了橋,故稱“灞橋”。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橋水災,王莽認為不是吉兆,便將橋名改為長存橋。以后在宋、明、清期間曾先后幾次廢毀,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陜西巡撫畢沅重建橋,但橋已非過去規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撫楊公恢才按舊制又加建造。橋長380米,寬7米,旁設石欄,橋下有72孔,每孔跨度為4米至7米不等,橋柱408個。1949年后為加固灞橋,對橋進行了擴建,將原石板橋改為鋼混凝土橋,現橋寬10米,兩旁還各留寬1.5米的人行道,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運輸。
灞河是發源于秦嶺藍谷的一條河,橫貫西安東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漢時,人們就在灞河兩岸筑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好像冬日雪花飛揚。自古以來,灞水、灞橋、灞柳就與送別相關聯。唐朝時,在灞橋上設立驛站,凡送別親人與好友東去,多在這里分手,有的還折柳相贈,唐時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贈別因此”的風氣,為文人騷客所樂道。因此,曾將此橋叫“銷魂橋”,流傳著“年年傷別,灞橋風雪”的詞句,“灞橋風雪”從此被喻為“關中八景”之一。
(七)咸陽古渡
"咸陽古渡幾千年"。就是咸陽的渭河渡口,橫貫關中的渭河,從古秦都咸陽旁邊流過。古橋遺跡,在隱沒百年后數年前重現人間。
據咸陽地方志記載,“咸陽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間,渡品處建有一座木橋,通隴通蜀,過客眾多,為秦中第一渡。“咸陽古渡”為古長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處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木橋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明清時期西北地區的交通、經濟、軍事,以及渭河流域的橋梁建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證。
(八)太白積雪
太白山是秦嶺山脈的主峰,位于眉縣、太白、周至三縣交界處。主峰仙臺海拔3767米,自然保護區 5.4萬公頃,距西安120千米。太白山得名已久。《水經注》載:“漢武帝時,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傳中人”,《錄異記》載:金星之精,墜于終南主峰之西,因號為太白山。太白山崇高峻 偉,草木繁盛,海拔3000米以上地帶發育有第四紀末冰川。山巔有大爺海、二爺海、三爺海和玉皇池4個高山湖泊,池水清澈,深不可測。由于山高云淡、空氣稀薄、氣候寒冷,終年積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皚皚白雪,仍然莽莽天際銀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壯觀美麗,合肥代開發票是譽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積雪”。
三、關中八景旅游的最佳時間
1、雁塔晨鐘:最好的時間是花開的春天和金色的秋天,如果不怕冷,也可以冬天去看血景
2、太白積雪:是一定要在六月天去是最好的
3、霸上飛柳:只有在4月的中尋到月底才能看到
4、草堂煙霧:要在深秋或著冬天去看
5、華山:當然是在每年的6—8月份,這樣進到山里才不會覺得冷
6、咸陽古渡:只要不是在冬天去都可以,但是夏天比較熱,所以春秋最好
7、曲江流飲:這里當然是春、夏、秋時總相宜了
8、驪山晚照:一般來說春、夏、秋都可以,但是在具體的月份中最好避開7、8月這段時間比較熱。
*